中国银联怎么创新?
我觉得首先应该打破的就是部门壁垒,现有银行是以部门为中心来运作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没有在实质上得到体现。 举个例子,现在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的便捷性来看,无论是同行还是跨行,都做到了一站式处理,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 但是,如果进一步思考,这些快捷服务是建立在客户已经实名绑定银行卡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客户必须先有卡(或者开户)才能办理这些业务;而POS机刷卡、ATM机取现等传统的交易方式则不受这一限制。
基于此,我认为以客户为中心还可以更进一步——那就是无论客户是否有卡,无论客户是通过网银、手机端还是POS机,都能实现“一次登录,随时随地”办理业务。 所以,我认为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化运营网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
其次,应该改变目前这种以资产规模、利润指标为考核重点的业绩评价方法。 商业银行的经营本质是一种经营风险的活动,其盈利能力也不应简单地与利润挂钩,因为利润是有成本的——特别是成本中很大一块是来自于损失的风险弥补。我比较赞同美国银行监管体系中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评估,也就是对银行潜在的损失进行预测并加以控制的方式。这样,商业银行既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率,也会将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同时还能保证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安全线以上。
中国银联作为产业平台,积极践行“支付为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便利百姓日常消费作为工作着力点,在助力稳企业保就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例如:为降低中小微商户经营成本,从今年9月起,中国银联携手成员机构全面实行取息优惠,预计每年为用户节省手续费支出超7.4亿元;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持续推动社保、税务、医保、海关、公积金等政务便民服务在该区域互联互通,2020年长三角地区云闪付APP累计提供各类在线便民服务5414万人次,助力区域公共服务和金融支付便民水平整体提升......
近期,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联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金融机构、服务产业各方、服务社会民生,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角度,系统考虑推出支持支付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并在9月15日举办的“2021年中国(上海)工业品牌高峰论坛”上进行了发布:一是推动产业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通过打造支付产品、数据、服务等多维度、分层级的产业共享资源体系,推进完善产业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秩序,推动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迈向新高度,促进全球支付产业交流沟通和互惠合作取得新成效。
二是助推金融服务经济新格局焕发新活力。在立足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方面,促进形成便民、利商、惠企的支付服务生态,为国内消费提质扩容注入新动能。同时,践行全球支付战略,推动金融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释放新活力。
三是促进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新实效。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深入服务区域一体化建设,以产品、技术、数据、服务一体化提升地区支付便利化水平,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四是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取得新进展。构建数字化行业综合解决方案,赋能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服务供应链数字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五是推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呈现新局面。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村地区群体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践行绿色支付发展理念,提供绿色支付解决方案,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六是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取得新突破。全面开展数字支付、数字风控、数字基设、数字运营和数字生态建设,为产业各方及经济民生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和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