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为何退出中国?
作为在菲亚特工作过两年,目前又在汽车供应链工作的人,我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不客气地说,菲亚特就是一个大杂烩公司,各种能力都有,但是每种都不精。 首先来说说质量,众所周知,意大利的汽车工业是比较落后的一个行业,就像他们的建筑一样,是追求快速而不是质量(当然,他们也有一些高质量的名牌车,比如法拉利)。你可以理解为什么1966年生产的奥迪100可以开到今天的路上一点毛病没有;也可以理解为什么4年前的马自达3现在开着发动机还是吱吱嘎嘎响。从设计到工艺,德国和日本的车肯定比意大利的强很多个档次。
然后来说说成本,菲亚特是个精打细算的老太太,该省就省,省出来的钱都留给股东们了。举个例子,菲亚特有一款全球通用的机器,发动机舱盖的铰链,就是那个把盖掀起来再合上的机构,这个机器在中国有采购价和中东有采购价之分,因为中东没有关税嘛,便宜。但问题是,中东的工人没我们熟练啊,装完机器后漏油概率很高,需要经常去修理。这样一比较,其实还是在中国制造的成本更高一些。所以你看,菲亚特总是把产能留给利润高的地区,而把利润不高的地区当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产品除了本土销售外,还要填补其他国家亏空的利润。
最后是市场,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个人认为,菲亚特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出现了较大的失误。怎么说呢,像大众和通用,他们的一辆轿车会有十几个排量供你选择,从1.6到3.6排量的发动机都为你准备好了,无论你是在一线还是三线城市,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他们都能准确击中你的目标客户群。但菲亚特不行,它是按照欧洲的客户习惯和需求设计的车型,如果你是中国市场的话,那么对不起了,你只能接受和欧洲差不多的价格,却买不到配置比欧洲更高一点的车型。而同等价格的车型,无论是空间还是实用性,都比菲亚特的车型要宽敞许多。
总之,我认为菲亚特是一个被严重高估的企业,它的产品性价比不高,且缺乏长远的市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