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多少关?
胥土最佳答案
明朝在北部边疆修筑了九边重镇,其中陕西、山西、内蒙古交界地带的长城是明长城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史称大同镇。《明史》载:“外敌之患,西北至靖边(今陕西靖边县)止。” 明代时,人们把位于大同镇的外长城称为老长城;把位于宣府镇(今河北宣化县)的长城称为新长城。两城之间的长城被称为界墙。
大同镇的长城有二道,即内、外侧长城。内侧万里,由外至内,分别设重镇六处:洪山堡、镇北台、水泉堡、天城、马兰坪和红山。其北有高墙子,东北有威远楼,西与嘉峪关连接。 外侧长城,西起山西省朔州东北的右玉镇东口,东至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的白庙滩,全长750余公里。
这二道长城,犹如两条腾飞的巨龙,盘桓于长城内外。老长城逶迤于山西、内蒙之间,依山形,随险势,蜿蜒起伏,如卧龙一般。 新长城则雄踞于黄土高原之上。自明代弘治年间开始修建,历经十馀年,形成东起辽宁义县,西至甘肃靖远县约1800公里长的屏障。
这些边堡、烽燧、墩台星罗棋布,构成了防御体系。 为了防御蒙古部的突袭,还修建了边墙、马面等附属建筑。将原来的土城墙改用石片砌成,极为坚固。 在明代中期以前,沿长城设置有屯田军户,以补充戍卫兵力。明廷对驻守长城的部队给予优厚的待遇,规定边饷高于内地一倍。据推测,当时屯垦和兵源补充,大约需要五万民夫左右。
在中华大地上,存在着这样一条伟大的军事筑垒系统,它几乎贯穿了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始终,它便是绵亘万里,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人们把它看做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并以“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壮丽诗篇来赞誉它。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把燕、赵、秦三国的北部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的长城。以后,汉、北魏、北齐、北周和明代,都曾大规模地修筑过长城。现存的长城基本上是明代修筑的。明朝为了防御鞑靼、瓦刺的侵掠,先后20多次兴工修筑长城,由北京向西直至甘肃嘉峪关,全长7000余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砖砌成,墙顶可以并排行驶一辆马车。城墙上建有垛口、望孔和射孔及台阶。城下挖有护城河。沿长城还筑有许多烽火台。
长城穿越了我国北部长城地带的高山草原带、黄土高原带和温带森林草原带,其经过的地区主要是以草原、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整个长城地带跨经度约17度,跨纬度约13度。长城东西绵延,跨越了不同的气候区。
长城有多长:8851.8公里
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到嘉峪关,东西长12000余华里,共有山险关1981个,沿河险口25个,城堡卫所251个,大敌台774个,烽火台3240个。整个长城共用砖石3600万吨。如果把这些砖石用来建造高12米,宽2米的石坝,足够从地球到月球往返两次距离,是当之无愧的“人工奇迹”。
长城有多少关:百十来个
在万里长城上修建有各类型关隘约150多处,其中有一些是重要的关隘。一般用来限制来往的车辆,行人通行的称“关”(城),控制人马和野兽行动的叫“口”,军事要冲设有“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