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开行有中国吗?
作为在亚行做过项目的小蝼蚁,可以分享一些经验。 首先明确一点,不管什么银行,国家银行还是国际性银行还是地方城市银行,都是要赚钱的,是有金融属性的。那么作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为发展中国家服务的银行,它的属性中必然有公共属性的成分。
所以如果单纯从商业角度考虑问题的话,可能很多企业贷款给中国的思路都可以直接在亚洲开发银行身上复制了——反正又不用还,还不如多做点慈善事业,这样名也得了,利也得了(其实我觉得这个说法还是挺逗的)。 所以,想要从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一定要让它们看到你的项目对于当地发展有益处。比如说,你这个项目能拉动多少GDP增长,创造多少就业机会,还有多少税收贡献等等。(其实这里也是商业化思维,毕竟银行还是要算本账的嘛!)
当然,如果你说是政府项目,政府出面担保,那自然另当别论。但问题是,现在政府财政也不宽裕啊,而且有些支出还受民生或者其它政策的影响不能随便增加。如果你是政府项目并且能够拿到政府的担保函之类的东西,还需要想想怎么让亚洲开发银行相信政府会努力让你这个项目成功,而不是政府先自己垫钱然后给你搞工程…… 说到底,如果要申请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最关键是要把事情搞成地方经济发展的事情,要让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给你协调配合,否则,就算你材料做得再好,关系再硬,银行也不会把钱贷给你的。
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成立于1966年,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创始成员共31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6年3月正式加入这个组织。
亚洲开发银行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成员减少贫困,提供技术援助,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亚行现拥有67个成员,其中48个成员来自亚太地区。财政资源主要来源于各成员的股本,但绝大部分资金来自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款以及转让其贷款的收益、利息等。在银行20年发展计划中,即从1986年到2005年,投资总额为1300亿美元,其中国际金融市场筹措的资金为1180亿美元,银行股本金等仅120亿美元左右。
每年度常规融资额为19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的投资方向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相适应,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侧重:交通、能源、农业和农村发展、工业等部门的投资要稍多一些。70年代的投资中,有41%用于能源,13%用于交通,12%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80年代起,亚行逐渐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传统做法,加大了教育、卫生等社会和经济基础设施部门的投资,在农业和农村发展及能源方面的投资有所下降,而交通方面的投资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在投资国别和地区方面,前期集中在东南亚,80年代转向于南亚,对中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投资开始起步。
亚洲开发银行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1986年3月,中国正式加入亚行。1986年6月,亚行执行董事会议批准了向中国交通、能源、农业、教育和卫生等部门提供12个项目的贷款,总额为8.032亿美元,加上1985年批准的贷款,共计9.759亿美元,此后亚行在中国的投资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1986年3月至1996年12月,亚行共批准在华投资项目131个,承诺贷款2291.2325亿港元(当时按1美元兑换7.7港元计算,即297.5626亿美元),援助3.7733亿美元,上述两项共计承诺总额为301.3359亿美元。这些贷款遍布中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400多个县市和区,在中国利用外资中的份额一般在3%-4%之间,是仅次于世界银行在中国的最大发展援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