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消费率很低?

乔金伟乔金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下自己的看法,欢迎一起讨论~ 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轻工业化时期向重工业化时期转变,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第二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如下图) 图上明显可以看到,1978-2015年间中国的三次产业百分比增速差距极大。

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的比重非常低,农业和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非常高。八十年代开始进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重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第二产业迅速增长,到现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 而同时,我国的消费率一直是低下且呈下降趋势的(如下图) 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转重,我们投入产出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力从低产出、低技术含量的行业转向高产出、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而同时国民的消费水平却没有相应提升。

这背后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产品都以计划定价,买和不买,买多少都无碍产品成本,因此消费者不存在选择权,所有产品和服务都是按政策分配的。在这种制度下,刺激消费的做法收效甚微,因为消费的波动受宏观政策影响很大,不是由市场机制调节产生的。 这也就引出了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促进消费的两大途径。

一是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通过收入增加刺激消费。二是完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供给端和需求端实现供需平衡,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终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而我国目前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充分激活消费的一箭双雕效果呢?这也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

冷钱缨冷钱缨优质答主

首先是制度安排和文化传统因素的制约。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坚持“积累基金为主、消费基金为辅”的原则,积累率处于较高水平。国民收入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投资,而用于消费的部分相对较少。而且,受传统文化中“克己”、“隐忍”等思想的影响,无论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注重储蓄,轻视消费,使本应用于即期消费的资金被储蓄起来或投资出去。

其次,收入分配不合理,使整体消费率偏低。政府、企业、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政府、企业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劳动者报酬分配比重也呈现下降的趋势,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从90年代初的55%下降到目前的42%。劳动收入比重过低,造成广大职工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影响到即期消费能力的提高,降低了居民部门的消费率。此外,目前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也在扩大,高收入阶层有较强的投资能力和较高的投资倾向,他们将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资;而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少且缺乏社会保障,形成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增长缓慢,从而使社会整体的消费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第三,社会保障支出不足,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使居民对未来的支出缺乏安全感,而对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缺乏稳定预期,只能通过高储蓄的方式来应对将来的非正常支出,造成即期消费被压抑,导致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