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国做生意?
这个问题,我三年前问过我一个做外贸的朋友,他当时这样跟我说。 做外贸三年了,从最初的公司到现在的个人,从最初的一个客户到手头紧的时候一个客户都没有,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生意是争取来的,而不是坐等来的! 刚开始入行时,跟着公司跑展会和拜访客户,也是从这时期开始知道,客户分很多种,有新的客户,也有旧的客户(原来公司已有的客户);在跟进客户的过程中,也慢慢了解到客户又分新老,新客户需要更多的精力去跟进,而老客户则省心得多。
对于新客户的开发,因为缺少经验,曾经误入歧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走了不少弯路。后来朋友给我指了一条明路。 新客户除了通过展会和网络获取外,还可以寻找同行已经合作的客户进行再开发。这些客户一般对行业都比较熟悉,并且已经跟国内企业打过交道,合作过,所以重新建立联系并达成交易并不是难事。
老客户的维护比新客户的开发要省心许多,当然,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老客户虽然以前有过合作,但是很久没有往来,也没有沟通,那么这种客户就像死掉了一样,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唤醒他们,让他们记起曾经跟你合作过的美好时光,从而继续合作。而有些老客户则是对你既认可又信任的,你甚至无需刻意讨好,只需要偶尔问候一下,对方就会主动找你下单。
无论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归根到底都是靠产品或者服务去打动对方,让对方对你所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产生认可,最后达到交易的目的。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着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它的各项成本要比欧美国家、日韩以及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低很多,因此中国吸引着大量国外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发展,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在中国做生意。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风险,投资中国也不例外,其中法律风险以及文化差异是国外投资者到中国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两个挑战。
首先是法律风险,尽管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但是相对于经济的高速腾飞,中国法制化的进程略显缓慢甚至于脱节,因此在中国依然还有不少法外之地以及违法操作,这些在国际社会受到严格限制甚至于禁止的行为在中国依然有开展的空间,一些国外的投资者出于利益的考虑或者是因为缺乏对中国法律的认知,从而以身试法。
一旦触碰到了法律的禁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比如有不少人在网络上以及国外媒体上发表一些反华,批评中国党和政府的文章以及言论,殊不知在中国相关法律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反动言论有严格的限制,一旦有相关的言论传播,当事人就有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法律惩罚,如果是在国外的媒体上发表,中国政府就有权直接禁止这家媒体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这对于一家国际媒体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同时中国政府也有权将发表不当言论的人员驱逐出境,这在外资企业是经常发生的。
除了上面所提及的那些涉及中国政治方面的高压禁区之外,还有不少行为涉及中国的治安管理、经济秩序以及军事安全,所以国外的投资者以及来华的人员有必要学习相关的法律,做到不碰法律红线,以防遭受不必要,甚至可能使业务受到灭顶之灾的严重损失。
还有一个文化差异问题,尤其是欧美国家与中国在这一方面存在的差异非常之大,所以尤其应该注意,比如中国人在做生意时往往非常注重人情关系以及对对方的评价,因此在中国做生意时如果对某个中国人比较认可或者对这个人的关系比较融洽,那么他就可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成为打开中国市场的一把钥匙,而且在业务发展中也会更加容易得到中国同胞的帮助,这一点对于国外的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有必要在中国市场发展一批关键客户,和他们密切交往,形成良性的、可赢利的合作伙伴关系甚至于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更快的取得成功。
而对于在华工作的员工来说,首先应该在个人层面受到中国管理者的认可,如果和自己的中国上司关系不融洽,那么在公司中就很难出人头地。
而西方文化中讲求个人主义,个人对工作、对事业、对人生,甚至对于家庭都持有个人主义的态度,所以在国外,有些人完全可以和自己的上司、同事是敌人,只要保持公事上的基本往来就行。
还有在处理中国同事关系时尽量避免谈到政治话题,即使自己的政治观点与中国的主流政治观点是一致的,也尽量避免,否则会因为这个政治上的敏感问题而和同事的个人关系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