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白银?

禹沐伸禹沐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统计比较复杂,因为国内没有全面统计过银矿产量,只有历年原银和精炼银的进出口数据(见下表) 按照1986年至2013年间我国精炼银产量共计约55万吨计算 假设其中60%在国内消费掉,40%出口,那么就有27.5万吨的银被铸造成首饰、银条等消费品或投资品出口到国外,从而减少国家外汇支出275亿美元。如果按现行汇率计算,这些首饰和银条的价值大约相当于2000吨的黄金。

此外还有大量的工业银作为原料或者添加剂出口到海外,这部分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量,因为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而且国内也没有对工业银的进口统计。 根据上述资料大致可以估算出近三十年来我国净出口的白银量在3000吨左右,价值约合300亿美元。 然而,这还只是静态的数值,考虑到国际金价与白银价格基本保持正相关性,因此将黄金视为白银的替代资产,当国际金价上涨时,会有部分白银ETF会转而购买黄金,从而减少白银的市场需求;反之亦然。二者之间存在着动态的此消彼长关系。

以2013年为例,全球主要央行购金数量达到历史新高,达2361吨,创下历史纪录。而同期我国的精炼银产量为25万吨,仅比2012年增长0.3%。也就是说,2013年我国至少有多达24万吨的白银供大于求,远超其他年份。如果把这些多余的白银堆起来,高度接近珠峰了! 为什么2013年会出现如此多的白银过剩呢?原因主要是央行大量买金导致资金涌入黄金市场,从而减少了对白银的需求。来自世界各地的央行买金狂热使2013年的金银比一路下跌,从年初的90:1降至年末的62:1,创十年新低。若按此比例,当年我国多生产的24万吨银就相当于世界白银市场的三分之二,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而2014年以来,随着国际金价暴跌和美元指数攀升,各国央行黄金和白银的储备都出现了大幅减少,其中不乏连续多年囤积黄金的亚洲国家。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底,亚洲(除日本外)央行抛售了约40吨黄金,仅印度就售出30吨,创下自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菲律宾也不同程度的抛售了所持有的部分黄金。

可以说,正是由于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的奇迹创造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才使得这些本就充裕的贵金属更加“丰厚”。

皮雪梅皮雪梅优质答主

明代中叶以后直至清朝,外国银元开始通过海外及沿海地区流入中国。1715年至1850年间,中国因生产及流通对白银的大量需求,开始从国外输入5.47亿两左右。国内所产白银估计在一两亿两左右。国内拥有银一七八亿两。所以中国有史以来所产的白银约2.94-3.23亿两。

海外银元流入中国是伴随鸦片贸易的扩大而迅速增加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外国银元乘机蜂拥而入,成为流通银两的补充形式。外国银元之所以能够代替银两在国内流通,一方面是由于外国银元的成色、重量、样式、价值比较稳定统一,而流通中的银两存在库平、市平、关平等不同的重量计算单位及脏银、损耗银等问题,给交易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外国银元流入中国是建立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之上,它本身也具有金属货币的职能。

清代中叶以前,政府对金属货币采取自由铸造的政策,民间铸币比较普遍。但政府并未对铸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质量、铸工等方面,缺乏严格统一的规定。清代中叶以后,清政府逐步废除民间铸币,对官方铸币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加强。但对银币,仍沿袭旧制,不论成色,以重为名。由于地方官员贪污、克扣,导致大清银币质量每况愈下,因此政府所铸银币不能压制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流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