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必须用现金吗?
因为上海地铁的票制是计价票价,而不是像北京那样按照次乘计价的,所以不存在“买一张地铁票”这种概念,地铁票当然要用现金买了~ 说到这个计价票价又得扯一扯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史了——当年上海修建轨道交通的时候,可没计划好让地铁通到虹桥机场和松江大学城(松江镇其实是郊区乡镇,不过当时有个叫“松江县”的地方行政机构),最初的设计是修一条从静安寺到大统路的地下商业街……
后来,由于历史原因,上海在60年代建了南北向的1号线,70年代又建了东西向的2号线,这两条线现在被称为“老上海地铁”或“上海轨交1、2号线”,它们采用的售票方式和北京地铁一样,都是按人次购买的,即进站买一次票,出站前只需检票即可;另外,由于当时的机械设备能力有限,不可能对进出的乘客都进行统计核算,所以也就没有“进站次数”的概念了——既然进出站都不需要刷卡或者投币,那么自然是“买一张地铁票”了。
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上海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上海决定继续修建地铁并延伸到周边区域。这时由于市区客流较大的线路已经基本建成,再增加路线工程量不大,因此规划的线路主要集中在郊区(如现在的3号、4号、5号以及11号线),这些线路不仅需要横穿地面交通,还需要穿越河道等复杂地貌,因此只能采用造价较高但施工方便的全地下式隧道;加上那时浦东的开发也已经拉开序幕,于是又规划了地铁4号线延伸段(今7号线)穿过延安东路隧道进入市区。
为了与已通车的高架快速路相区分,人们把当时的这条地下隧道称之“地下铁道”(注意不是“地铁站”哦!),虽然这时的列车仍然是列车,但是它的行驶路线已经完全等同于今天的轨道交通了(除了检修时间外),而且速度也很快(最高纪录是83公里/小时),超过当时绝大多数地铁列车的运行速度。
由于“地下铁道”的建筑形式与传统的“老上海地铁”已经有了差异,并且其票价、乘车规则与传统的地铁也有区别,所以有必要单独制定票价和乘车制度——为此,有关部门特制定了《上海市地下铁道管理办法》,并在1999年1月8日起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 “本办法规定的‘地铁’是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所有地下铁路和地下道。”
同时,该办法还对“地铁”的票价、优惠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当然,作为新事物,“地下铁道”必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因此这项立法也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的。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如今的“地铁路线”已经十分发达,但是上海市内的公交线路依然很丰富,尤其是中运量公交线路更是堪称“巨无霸”——这些公交线路大多由大型客车担当,运能很大,足以应对日常高峰期的客流;不仅如此,它们还经常需要承担临时客运任务,比如在世博会期间,不少中运量公交线路都增加了班次,甚至还采用了套车的方式延长运营时间以应对客流高峰,至于在春节等长假期间更是全部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