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什么时候质押?
谢邀。 质押,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种常用融资方式。 通常而言,这种融资渠道的手续费较低(年化4%左右),额度较高(平均可以融到自身持股市值的一半以上);而且一般对上市公司经营和股价表现影响较小——毕竟这类质押一般都是券商或金融机构主动提供的“融资性质押”,在设定上比较宽松,且质押期限较长,基本上都以3~5年为主,到期后可自动延期。
然而,2018年以来,市场流动性趋紧叠加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融资需求强烈,使得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类似“平仓性质的被动减持”的质押案例——例如2018年上半年就有超过650家公司的1950个股东发生了质押违约,涉及资金规模超千亿元........这些质押一旦触发平仓条款,则大概率会面临被动减持的局面。所以,如果仅仅按照“质权人是否可能进行平仓/变现来考虑是否违规”这个标准去评判的话,那么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质押行为其实都“涉嫌违规”——毕竟现在市场的整体环境就是这样。 所以呢,题主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判断一家公司当前的质押状态到底“合规”还是“违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分析过程,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实际上是当前的市场情况和公司大股东的金融需求和融资意愿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