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是如何上涨的?
股票为什么上涨? 股市里经常说一句话,“股价的运行是由资金推动的”;所以股票价格的上涨本质上就是推动股票价格的资金的买入推升的结果! 对于个股来说,股价涨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政策、题材、基本面变化等等因素都会对股价产生影响;而对于大盘或者整个市场来说,决定其走势的主要还是宏观流动性环境的变化(也可以说是市场的整体资金供给情况)以及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决定的。
1.资金供给增加会导致市场资金变多,而市场总体的资金多了之后就会导致股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当买入的资金大于卖出的资金的时候,就造成了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如果卖出的人比买进的多,价格自然就会下跌了;
2.而市场的风险偏好又与政策面密切相关,政策面的宽松会使得市场整体的乐观情绪增强,从而加大市场的风险偏好,反之亦然。 而这些资金和情绪往往很难被直接观测到,只能通过一些指标来间接体现出来;因此我们也就常常通过观察某些指标的变化来判断资金的情绪。那么下面我们就简单聊一聊影响市场的两个主要指标——量能和估值,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直接影响供求关系进而推动股价上涨的。
一、量能
我们都知道成交量是反映市场人气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衡量一只票是否具有投资或投机价值的关键也是要看筹码是否松动及筹码集中度如何。因为筹码越集中的票才越有爆发力,而筹码稀松的票则容易陷入震荡之中难以走出趋势性行情。 所以一般我们认为量能能够反映出两种信号:第一种是判断股价是否能形成持续上攻的趋势,第二种则是判断股价调整是否到位,是否是进场时机。 一方面,在股价刚走出底部区域的时候,这个时候市场上的套牢盘较多,浮筹也多,在没有场外资金入场的情况下,是很难形成持续的拉升行情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股票底部出现大阳线却不涨反跌的主要原因所在,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成交量去来判断。
通常我比较喜欢把这种刚走出底部区域的股称之为“缩量反弹型”,这种股的成交量一般都维持在前期成交量的50%左右水平,甚至更小,只有当成交量放大到前期的3倍以上并且维持一段时间的话,才有可能走出一波持续上涨的主升浪行情,否则都只能当做短线反弹来看待。 如果成交量迟迟不能有效放大且一直处于一个缩量状态的话,那么就要提高警惕,很可能后市会出现再次回落的情况。如下图:
另一方面,当股价运行至高位时,此时上方的抛压较重,下方又有不少获利盘需要离场兑现,如果没有新的力量介入的话,很容易出现冲高回落甚至是见顶回调的危险局面,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成交量来加以判断:
一般来说,当一只票在高位放量滞涨的时候,大概率都是要开始走弱的,尤其是那种放巨量阴线的情形,更要引起重视,如果这时候还不能及时逃顶的话,一旦股价展开回调,很可能就会深跌不止。 二、估值
既然资金供给可以影响股票的价格,那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估值的方式去看待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
所谓估值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市盈率等数值来测算当前市场上股票的合理价格区间,以此来判断目前的市场处于什么阶段,哪些板块更具投资价值的分析方法。 在A股市场中,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都对估值有一定的敏感性,尤其喜欢将估值高低作为买卖的依据之一。
不过,由于各个行业之间的盈利周期不同,导致同一种类型的公司在不同的时期估值也会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行业的发展阶段进行综合的判断。 我们常用的估值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绝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和现金流折现法。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常见的还是用市盈率和市净率来进行估算,毕竟这两个指标比较好理解,且数据也更容易找寻。
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更明白一点啦~
假设你是一名新股民,你在上市第一天就果断地追涨杀入了格力电器,但不幸的是第二天就被套住了。在你苦苦等待中,终于等到它触底反弹,并开始了缓慢爬升的过程。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指数的不断走低,它也陷入了长时间的横盘期。最终你实在熬不过去,选择了割肉出局。 你亏了多少钱呢?根据公司公布的业绩报告可知,每股收益为1.98元/股,按照目前28倍的动态PE来看,公司的总市值约为5795亿,折合每股约43.6元左右。而你当初追高的价格是在45元以上,也就是说你从最高点跌落到最低点的收益率为-5.7%。
怎么样,看了这个例子是不是觉得有点懵圈?没关系,接着往下看... 其实,如果你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在上面的计算过程中我一直都在使用着市盈率的计算方法,而且我也并没有算股票的实际收益率是多少,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就这样糊弄过去了吗?不是这样的,之所以这么计算主要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即当我们运用估值来分析当前的股市时,千万不要忘记考虑利率等因素的影响哦~ 因为股票本身就是一个带有预期收益的产品,如果我们只看当前静态的市盈率而忽视了未来可能带来的机会或是潜在的风险,那么很可能就会出现很大的错误。所以说,在运用估值进行买卖操作前,我们一定要先搞懂估值的原理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实战中去哦!
三、总结
总之,想要通过炒股获取收益的前提是首先得弄清楚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里面的逻辑,你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上车,什么时候又要及时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