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能超过美国?
我们和美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GDP 总量只是其中一项指标。从金融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可以分解成几个维度来衡量:
1. 货币供应量(M0) 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多寡,反映了该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实力。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十八万亿元;相比之下,美国M2规模为174万亿美元。换言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相当于美国的95倍。虽然中国经常项下顺差很大,导致外币储备增多,但国内货币政策仍然有降息降准的空间。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增长,人民币资产价格有望继续上涨,中国央行也有动力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如果中美两国采取相同的货币政策,那么中国的通胀水平应该比美国高得多——因为美国是债市,中国是大宗商品市场。为了保持对物价的调控,美联储已经将贴现利率上调至接近零,而我国央行仍在基准利率上方徘徊。 但如果考虑资产负债表的效应,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一方面,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债务率(负债/GDP的比重)又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国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更加主动。随着财政政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中国仍有降息降准的空间。
2. 融资成本 一国金融市场发育的程度,既取决于金融资产的供给,也取决于需求方,也就是资金的供需双方,需要综合考虑两部分的因素。在资金供给端,我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商业银行、股票市场都提供了丰富的融资工具;但在需求端,由于国有企业存在融资刚性,政府支出过度依赖税收和国债,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偏高,社会融资的意愿不强。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既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包括完善的市场秩序和有效的市场竞争),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包括信用担保体系和金融扶助政策)。
3. 流动性 流动性的充裕程度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随着市场参与者避险情绪的升温,央行被迫大量买入国债以维护债市稳定,从而导致基础货币的投放。除了购买国债以外,央行还可以采用置换前期发行证券的方式回收流动性,这本质上是一种不同的资产选择和结构调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