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泡沫有多大?
我们来看一个数据: 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3675元。而一个普通地级市城区居民的住宅面积大概是100平方米左右,一套住房差不多就是一个家庭半辈子的积蓄了。如果考虑郊区或者县城,住房价格和收入比例还会更高。
也就是说,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差不多用了六七年的收入买了房子;而二线城市的人们用四年多的收入就买了房子。 如果按照这个收入增长速度继续下去,可能再过几年,房地产泡沫就真的会破灭吧……
但现实情况真的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乐观的多!因为房价不仅仅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还受到货币供给的影响。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一直处于去库存的状态,为了增加需求,各种优惠政策不断——买房送户籍、打折补贴等等手段层出不穷。 而为了刺激经济,各国都在大量印钞。特别是美国,特朗普上台后推动了史无前例的大基建,同时还要加税,这对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都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虽然国内的物价涨势明显,但我们手中的人民币并不贬值多少,人们的通胀感觉也不强烈。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国的楼市仍然处在增量阶段,钱越来越多,买地的也越来越多,房价自然也就会越来越高。而且,只要国际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如美元加息周期),这种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既然房价还有不小的上涨空间,那现在到底是该买还是该卖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以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是投资的话,现在可以买入,但不要加杠杆。因为杠杆是有成本的,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你的月供很可能会超过利息支出,得不偿失。但如果作为自住的刚需来说的话,早买晚买都是要买,现在买还可以省下首付三成的资金去投资其他产品,何乐而不为?
中国楼市的泡沫不是单一维度问题,从城市角度而言,各地楼市差异过大,既有严重泡沫化地区,也有库存过多地区,既有大量炒房客,也有被错误信号误导被动买房的刚需。从时间维度来说,2016年之后的新泡沫与2010年的泡沫相比形态也有较大区别。但总体而言,相比过去,无论是泡沫的广度、深度都有明显的恶化。2016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额比2010年增长2.7倍,销售均价上升86%,商品房销售额占全国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6.9上升至12%以上。2004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广度来看,房价大幅上涨从一线城市蔓延至二线,乃至三线城市;深度而言,高杠杆、加杠杆愈演愈烈,2008年新增房贷仅占新增贷款余额的8%,而2016年上半年提高至39%。2004年以来全国住宅空置面积累计达到23.5亿平米,而2015年人均居住面积为39.1平米,空置房面积足够1.08亿人居住。
一线城市平均房价收入比高达32,即便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成功,房价涨幅超过收入增速,房价收入比也会上行。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相比全球其他主要城市已处于较高水平,在经济活力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前提下,这样的房价收入比意味着中国一线城市存在较大泡沫,而且已经超出合理上限。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即便是在经济发达、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房价收入比也普遍在10-15这个区间内波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人均收入水平与纽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平均房价收入比为纽约的2.5倍。如果剔除20%收入最高家庭,房价收入比差距更大,达到纽约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