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相关的股票?
多晶硅生产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需要大型的设备投入和长期的资金积累。在2014年之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多晶硅料,中国更是完全没有生产能力。 2013年底,我国批准了四川新光硅业、内蒙古东立硅材、河北赛福塑料等企业建设多晶硅项目; 2014年初,又批准了新疆特变电工、江苏中能硅业、青海紫金有色金属等18个多晶硅项目。 在这一政策支持下,我国的多晶硅产能迅速扩张。
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有多家企业拥有年产1,000吨以上的多晶硅项目,其中不乏规模巨大的超大规模项目——例如保利协鑫的江苏徐州项目和云南昭通项目都是40万吨级的,通威股份的新疆项目也是20万吨级,河南中原电力设备公司的安阳项目则是17.6万吨…… 除了上述这些已经取得行政许可并开工建设的项目之外,还有不少项目在规划或论证当中(参见《多晶硅扩产潮下的隐忧》)。 如果这些新增产能都能如期投产的话,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很快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甚至可能会是现有产能的两倍以上!届时,我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多晶硅原料的最大供应国和生产国,我国的硅产业也将从此改变长期以来受制于人的局面而走上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不过,由于国内不少企业在没有成熟经验和完整技术的情况下就贸然上马了大规模的化工建设项目,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问题: 1. 项目建设周期过长 多晶硅的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纯化学工艺以及晶体生长等半导体制造技术,对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都很苛刻,因此在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方面也需要相当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目的投资和回收期就会延长,企业的风险也会加大。 以保利协鑫的徐州20万吨级项目为例,该项目最初被定为“2×10万吨多晶硅产业化示范项目”,由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招商引资,协鑫集团提供设备和技术并进行生产管理,总投资为94亿元整,预计将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投产。 但是后来该项目被升级为“40万吨多晶硅及光伏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并且由协鑫集团与徐州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计划总投入达330亿之多。这意味着单项目的投资额比原先提高了约35%,相应的资本周转期也相应拉长。 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会提高筹资成本和投资风险,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 而根据目前的产能统计,我国在投产的和在建的多晶硅项目中,有70%使用的是煤电(详见《多晶硅扩产潮下的隐优》),这将会给我国本就紧张的能源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火力发电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称在多晶硅的生产过程中还会排放出剧毒物质四氯化硅,会对人体健康和其他物种产生危害,而且目前还没有可行的处理手段,会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1]。这些都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行。